当前位置:留学资讯

什么是通识教育

近来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校园普遍出现,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简称必修科)教学。1958颁布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国父思想等课程为主。自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后,各大学院校陆续实施通识教育。如果勉强类比的话,行之多年的共同科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然而两者实有偌大差异,共同科教学时期,因政治环境、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予人共同科教学为洗脑、填鸭、混学分的不良印象,而这种负面评价也成为今日通识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阻力。经过一、二十年的摸索、实践与改善后,当前在大学校园内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已有较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甫入大学的新生同学和社会大众而言,则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通识教育根本的理念,应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通识思维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阔、判断得更正确的能力。简而言之,通识思维能力应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的综合能力的养成,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来自将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可以想见,而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通识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在于延续中等教育的教学基础,特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强化高等院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独立自主、卓然自立的预备教育。为此,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由以下几个角度来叙述:

一、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是高等院校同学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前的养成教育,可说是种广义的基础教育,其中如语文课程、跨学科入门课程等更是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育。

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意思就是完整人格的教育,它的用意在于避免学生因过度接受科技等专业训练,而导致人格发展的偏颇。

三、终身学习教育:通识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也应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后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根本教育。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不应是什么都学一点的普通常识教育,而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如何将各种知识会通、贯通的教育。

部分社会大众(包括学生家长)沿袭以往共同科教学时期的观念,误以为通识教育是浪费时间、学不到知识的教育,其实这是对通识教育的误解。简单说来这些误解有几点:

一、误以为通识教育是凑营养学分的教育;

二、误以为通识教育是侵占专业教育学分的教育;

三、误以为通识教育是大学聊备一格的教育。殊不知通识教育关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也关系学生气质与校园文化的提升;更关系国家社会理性、成熟公民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为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全球化与科技化的世纪;这是重视知识与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全球竞争与并存、高度科技发展与人性伦理对立失调的时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将更见其重要性。

广东工业大学IBP项目

2016.5.18

版权及免责声明

录取查询

*
*